【大河财立方消息】近日股票配资融资,中国银行业协会城商行工作委员会发布《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报告(2023)》(以下简称“《报告(2023)》”)。
《报告(2023)》共有三大部分,第一部分为主报告篇,共分为八章,分别从整体发展、业务经营、风险防控、管理运营、公司治理、特色发展、社会责任、发展展望八个方面全面展现城商行2022年的经营亮点和转型举措,对城商行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。第二部分为专题调研,共包括六个专题,围绕2022年监管部门和市场关注的热点问题,分别调研并展示民营银行发展情况、城商行联合重组情况、城商行应用大数据技术情况、城商行新市民金融服务情况、城商行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情况和城商行财富管理情况。第三部分为高质量发展案例,集中展现14家城商行、民营银行在高质量发展实践中的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,内容涵盖党建工作、专精特新、普惠金融、乡村振兴、养老金融、科创金融、绿色金融、供应链金融、跨境金融、风险管理、数据治理主题。
《报告(2023)》在原中国银保监会城市银行部指导下,由中国银行业协会城商行工作委员会组织,北京银行牵头,江苏银行、上海银行、杭州银行、齐鲁银行、汉口银行、西安银行、吉林银行、青岛银行、郑州银行、大连银行、贵州银行、厦门国际银行、桂林银行、上海华瑞银行、湖南三湘银行、山东城商行联盟、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共同参与撰写。
一、整体发展稳中向好
《报告(2023)》指出,2022年城商行发展能力持续提升,有力实现“质的有效提升、量的合理增长”高质量发展阶段性目标。资产规模稳中有升。截至2022年末,城商行总资产规模49.89万亿元,同比增长10.69%,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比重为13.15%。经营业绩保持稳定。2022年城商行实现营业收入9326.83亿元,全年实现净利润2553.14亿元,同比增长6.64%。风险管控能力持续加强。截至2022年末,城商行不良贷款率为1.85%,较2021年末下降0.05个百分点,拨备覆盖率为191.62%,资产质量保持稳定。城商行流动性比例为76.81%,高于商业银行平均水平13.96个百分点。资本充足率和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.61%和10.42%,持续满足监管要求。
二、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持续加大
《报告(2023)》提出,2022年城商行持续发力支持实体经济,加大对实体经济信贷投放,在普惠金融、民营企业贷款、制造业金融、科创金融、绿色金融等领域成效显著。贷款占比稳步提高。2022年城商行贷款余额占总资产的比重为51.78%,较2021年上升0.44个百分点。充分发挥普惠金融服务主力军作用。截至2022年末,城商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.31万亿元,同比增长23.99%,占全部贷款的比重为12.8%,较2021年上升1.27个百分点,支持普惠型小微企业户数达到536.62万户,同比增长22.79%。持续加大民营企业金融支持力度。截至2022年末,城商行民营企业信贷规模达到10.09万亿元,同比增长7.33%。制造业贷款规模持续提升。截至2022年末,城商行制造业贷款余额达3.14万亿元,同比增长13.87%,占全部贷款的比重为12.16%,较2021年上升0.25个百分点。科创金融发展提速。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收集的67份调研问卷的数据显示,2022年调研城商行科创金融贷款余额合计8394.61亿元,同比增长23.78%。绿色金融量质提升。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收集的67份调研问卷的数据显示,2022年调研城商行绿色贷款余额合计10772.23亿元,同比增长57.21%。绿色金融组织架构持续完善,绿色低碳金融产品不断丰富。
三、公司治理能力不断增强
《报告(2023)》强调,2022年城商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统一思想、统一目标、统一行动,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。城商行始终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,持续推进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深度融合,不断完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,持续优化股权结构,推进“双向进入、交叉任职”领导体制建设,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,不断提高科学、民主、依法决策水平,将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公司治理实际效能。不断加强股东股权管理,健全关联交易管理体系,规范董事监事履职,切实增强董事会决策能力和监事会监督质效,严格落实外部监管要求,为高质量发展夯实内部管理基础。优化人力资源结构,完善薪酬管理,改良考核评价体系,健全激励约束机制,强化绩效考核结果应用,人力资源对发展转型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。
四、业务经营向高质量迈进
《报告(2023)》认为,2022年城商行秉承“服务城乡居民,服务中小企业,服务地方经济”的市场定位,聚焦主责主业、积极转型发展,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金融保障。公司业务稳步发展。城商行结合自身优势,全力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、西部大开发、东北振兴等国家重大区域战略,全方位夯实地方金融根基,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同生同荣。公司业务整体发展态势良好,公司存贷款规模稳中有升;业务结构持续优化,对小微企业、制造业等高质量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强;客群数量继续拓展,进一步深耕小微企业客群和战略重点客群,不断优化提升对公客户管理体系。零售业务转型发展。城商行秉承“以客户为中心”的经营理念,深耕本地市场,深化客户经营,将科技与业务深度融合,零售业务资产负债规模持续稳步增长,负债占比提升明显;营业收入稳步增长,营收占比基本保持平稳;资产质量仍保持较好态势。金融市场业务稳健发展。标准化资产投资持续扩大,对实体经济与区域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不断加大,优质资产获取效率提高,直接投资能力显著提升。金融市场业务模式不断创新,在市场交易、风险控制、运营服务等方面的数字化水平取得长足进步。
五、民营银行坚守定位创新发展
《报告(2023)》指出,2022年民营银行坚持党建引领发展,砥砺奋进、锐意创新,认真落实监管部门的要求,坚持差异化、特色化发展,加快数字化能力建设,将业务重心放在民营经济、小微企业等薄弱领域,服务实体经济效能明显提升。经营发展稳中有进。截至2022年末,19家民营银行总资产规模1.78万亿元,同比增长8.53%,一般存款规模1.18万亿元,同比增长18%。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72.97亿元,同比增长22.99%,净利润总额176.29亿元,同比增长29.31%。不良贷款率1.52%,拨备覆盖率282.54%,流动性比例55.73%,资本充足率12.4%,保持较好的抗风险能力。经营管理能力持续增强。坚持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;强化三会一层建设,扎实推进战略管理,及时充分开展信息披露,内部管理不断加强;数字化能力体系加快构建。持续开展底层技术攻关,为业务拓展提供核心能力支撑,数字化营销能力、风控能力、运营能力不断增强;差异化特色更加突出。民营银行聚焦小微企业、供应链金融、场景金融、消费金融等领域,探索特色经营,满足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。积极践行社会责任。认真落实和支持“双碳”战略、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,大力支持复工复产,扎实开展消费者权益保护,积极参与社会公益,树立起履行社会责任的良好行业形象。
六、差异化、特色化发展取得新成绩
《报告(2023)》展示了城商行、民营银行在高质量发展中涌现出的优秀案例。党建工作方面股票配资融资,南京银行启动实施“鑫苗培优”青年党员培养计划,为全行培养储备一批“信仰坚定、能力突出、素质优良、作风过硬”的青年党员骨干。专精特新方面,北京银行全力打造“专精特新第一行”,推出“专精特新·千亿行动”计划,构建独具特色的“专精特新”金融服务体系。普惠金融方面,杭州银行打造特色信用小微专营模式,创新小微金融服务方式。乡村振兴方面,苏州银行推动太湖生态岛专享金融服务方案,打造绿色生态数字乡村示范模式。养老金融方面,微众银行助力特殊群体跨越金融服务“数字鸿沟”,助力更多特殊群体享受数字化时代的便利。科创金融方面,江苏银行聚焦科创人才,助推高水平科技发展;长沙银行打造特色科创金融模式,争当地方“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”的金融领头雁。绿色金融方面,上海银行构建“绿色金融+”产品体系,积极打造具有鲜明绿色特征的精品银行;青岛银行创建“碳贷通”综合金融服务方案,满足企业全方位碳金融需求;重庆银行“四位一体”发展绿色金融业务,助推“双碳”战略加速落地。供应链金融方面,上海华瑞银行开办智慧供应链“瑞e订”,服务建筑施工等小微企业。跨境金融方面,厦门国际银行构建闽港澳“并船出海”跨境融资平台,支持福建企业拓宽境外融资渠道。风险管理方面,西安银行创新交易反欺诈智能决策平台,实现交易风险的全流程管理。数据治理方面,广西北部湾银行持续打造数据中台与数据治理体系,切实加强数据治理,有效提高数据质量。